支付系统汇款账务处理(购汇付汇账务处理)

本篇账务处理的文章要给大家谈谈支付系统汇款账务处理,以及购汇付汇账务处理对应的会计知识点,希望对会计朋友学习有所帮助。

微信号:yyrjlls
扫码 免费领取 51个行业会计分录大礼包!
复制微信号

文章目录:

各种支付工具和结算方式的基本规定及账务处理方法

银行国内结算方式介绍

企业单位合理选择银行结算方式对加速资金周转,抑制货款拖欠,加强财务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种结算方式各具特色,各有针对性、局限性,使用范围也存在差异,下面对常用的结算方式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品种介绍:

1、 支票

支票由出票单位签发,出票单位开户银行为支票的付款人,手续简便;既有现金支票,可以提现,又有转账支票,可以转账,还有普通支票既可以转账,又可提现,方便灵活,要求收妥抵用,在同城或同一票据交换区域范围内使用。但在支票结算中可能存在签发空头支票,支票上的实际签章与预留银行印鉴不符等问题,存在一定风险。

2、 汇兑

汇兑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结算方式,是企业间款项结算的主要方式之一,通用性强,适用于异地结算。目前银行都开办了对公通存通兑业务,办理跨机构间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款项收、付,并实现资金即时达账。.

3、 银行汇票

银行汇票签发银行作为付款人,付款保证性强;代付款人先付款,后清算资金;特别适用于交易额不确定的款项结算与异地采购之用。如选取银行汇票结算,一方面票据自带,可以避免携带大额现金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采取汇兑结算,款项付出后拿不到货物的风险。

4、 商业汇票

(1)银行承兑汇票具有极强的融资功能,承兑申请人可以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申请银行承兑,以承兑银行的信誉作为付款保证,获得急需的生产资料;持票人急需生产资金时,既可以向开户银行申请贴现,也可以向供货单位背书转让票据;提供贴现贷款的银行急需资金时,既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也可以向其他商业银行申请转贴现;票据到期,承兑申请人不能足额交存票款时,承兑银行兑付票款后,将不足部分转入其逾期贷款户。它是将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完美结合的一种结算方式。如选取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就可以降低乃至避免采取托收承付结算中,货已发出,难以及时、足额收到货款等风险的发生;但由于票据的流转环节多,提示付款期限长,查询难度大,容易被复制,风险也较大。同城异地结算均可使用。

(2)商业承兑汇票是由付款人或收款人签发,经付款人承兑的商业汇票。持票人需要资金时,既可以申请贴现,也可以背书转让。承兑人作为付款人,付款保证程度视企业的信誉高低而定,商业银行、被背书人接受票据的难易程度也视承兑人的信誉而定。一般讲它的付款保证性没有银行承兑汇票高。同城、异地交易均可使用。

5、 银行本票

银行本票见票即付,如同现金,出票银行作为付款人,付款保证性很高。既有定额本票,又有不定额本票,可以灵活使用。如选取银行本票结算,就可以避免因签发空头支票、签章与预留银行印鉴不符的支票而使企业财产被人欺骗的风险;缺点是由银行签发,与支票相比手续相对繁杂。在同城范围内使用。

6、 委托收款

委托收款结算方式适用于清偿债务、收取公用事业费。办理委托收款业务必须具有可靠、有力的收款依据,或者双方事先约定。属于商业信用,付款保证性相对较差,只用于收款人委托开户银行收款的结算。同城、异地结算都可以使用。

7、 托收承付

托收承付是先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人收取款项,由付款人向银行承认付款的一种结算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结算,购销双方必须签定购销合同,并在合同上约定采用托收承付结算。付款争议较多,目前仅限于收、付款单位为经开户银行审查同意的国有企业、供销合作社及城乡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间使用。

8、 国内信用证

国内信用证结算适用于国内企业间的商品交易款项的结算,不能用于劳务供应款项的结算。付款保证性强,申请开证时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只要受益人遵守了信用证条款,开证行就必须无条件付款;具有融资功能,受益人在信用证到期前需要资金时,可以向指定的议付行申请议付;通过银行进行传递,手续严密,不可背书转让,流转环节少;灵活性强,信用证开出后,在信用证有效期内,随着购销活动的变化,经开证申请人与受益人协商一致,可以修改已确定的信用证条款;开证行作为付款中介,负责单据与已订立信用证条款的核对工作,很好地保护了收、付款双方的利益。但采用这种结算方式,对货运单据的合法性、规范性要求高,手续相对繁杂,手续费也比较高。

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对账清算及账务是怎么处理的

第三方支付与上游渠道(银行、银联等金融)对账时候一般会分为两步:

第一步:交易对账

一般是由对账系统每日自动完成,主要工作是将支付的账务记录/交易记录与银行提供的对账文件逐条比对,如果明细及总的金额都无问题,则对账对平;如果不平衡,则进行对应的差错处理(长款、短款)。

第二步:资金对账

一般由财务人员或清结算人员登录(有些银行提供对账单接口,可以做成自动化工具),查询不同渠道的入款总金额/出款总金额;同时在账务历史,与清结算系统提供的交易明细/账务明细比对(看各情况定,有些只对入款/出款总金额)。

支付渠道对账及账务处理

在支付系统中,有内部子系统间单据对账,账务系统对账,会计系统对账,支付渠道对账等。

这篇主要介绍的是以复式记账法记账为背景,电商平台支付系统与支付渠道对账的对账,内容主要是近期学习整理汇总得来,如有错误欢迎评论区讨论。

交易系统向支付系统发起一笔支付请求后:

交易系统向支付系统发起一笔退款请求后:

如果得到退款失败或异常结果,通常支付机构或银行会转线下人工处理退款,或支付机构提供平台,由支付机构的商户去处理失败退款。

渠道退款失败后账务处理方式,需要按照不同渠道对于退款失败的处理办法来设置。通常是会继续冻结这笔资金,转人工处理,继续尝试其他方式退款。

日终时,支付系统的对账模块,将前一日支付成功的支付流水,以及退款发起成功的退款流水,取交易时间,支付金额,平台单号,平台支付流水号,平台支付金额,按照支付渠道区分,保存为当日平台侧交易对账文件。

如果需要核对手续费,则需要按照不同支付渠道的协议费率和取整方式,以及退款返还手续费规则,计算出手续费金额,用于和支付渠道结算实收手续费进行比较。

待支付机构日切或清分后,支付机构会提供对账文件,包含交易文件或资金文件,也可能是2份文件中的字段信息合在一个对账文件中。如果是分成2份文件提供,通常需要先进行交易文件对账,之后再以交易对账结果,作为资金对账的依据。因为交易文件实际上是支付机构待清算账户的入账凭证,资金文件则是结算账户的入账凭证。

在收单支付渠道的交易文件中,会有交易(支付),交易退款/交易撤销两种交易类型。在对账的时候,拿到支付渠道交易文件后,解析出一下字段,生成当日该渠道侧交易对账文件:

交易文件:交易金额,交易时间,机构单号,商户单号,手续费;

资金文件:结算时间,结算金额,入账金额,手续费,机构单号,商户单号。

将渠道侧对账文件,与当日平台侧对账文件,按照商户支付单号进行left join 和 right join,产生的并集,即为当日批次该渠道的支付对账表。

系统自动进行金额、条数的核对,将此次自动对账结果汇总(总条数,成功x条,长款x条,短款x条,自动缓存x条,需人工处理x条),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对账结果以及差异处理:

对账差异处理时的补单、更新状态、退款、挂账等操作,都需触发相应账务系统流水和记账凭证记录。

充值交易,在交易对账成功后,以渠道文件中的交易金额和手续费,通知账务系统,生成分录流水:

退款交易,在交易对账成功后,以渠道文件中的退款金额、退款返还手续费,提交给账务系统生成机构账户流水。

交易对账完成后,以对账结果生成平台侧资金对账文件,与支付渠道侧提供的资金文件,进行明细轧帐。

对账成功的充值交易,通知账务系统,生成待清算账款转入基本户账户,以及手续费账户扣款的分录流水:

代付类交易,比如银企直连,或者第三方代付功能,一般用于账户提现,工资佣金发放,采购单结算等,也有一些退款的场景是用代付来实现。

代付和退款同为出金类操作,渠道侧会在提交成功时扣款,但代付除了本金扣款,还有手续费扣款;

代付转账失败会自动退回本金,银行渠道是1~3天退回,第三方余额转账通常实时退回。手续费可能根据不同失败原因,退回或者不退回。

因此代付账户的对账,也就是四种交易类型的对账:转账转出,转账失败转入,转账手续费转出,转账失败手续费退回。

同样可参考退款的对账和账务处理方式,设计信息流和资金流对账流程。

内部账户转账,一般是实时清分,不存在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区别,通常是内部实时或者准实时对账。

在电商平台中,对于订单交易场景,商户在平台的账户,一般有:待清算货款,货款余额账户。

提供给商户的对账单,需要体现这两个账户,入金和出金的单据凭证。

订单支付,待清算货款账户入金;

订单结算,待清算货款账户出金(分账明细),货款余额账户入金;

货款结算前退款,待清算货款账户出金,

货款结算后退款,货款余额账户出金。

余额提现:货款余额账户出金。

因此,通常需要提供给客户三份账单文件,以方便商户对账。订单交易记录(区分支付和退款)、订单结算单(包含实付金额,退款金额,平台手续费,货款金额等)、货款余额账户流水明细。

其实银行与支付机构,支付机构与电商平台,电商平台和入驻的商户,都属于上下游的关系;之间的信息流和资金流,以及对账的方式,基本逻辑都是一致的,理解这一点后,就更好理解对账的目的和方法了。

支付系统汇款账务处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啦,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购汇付汇账务处理、支付系统汇款账务处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