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账务处理的文章要给大家谈谈账务处理流程图,以及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流程图对应的会计知识点,希望对会计朋友学习有所帮助。

扫码 免费领取 51个行业会计分录大礼包!
复制微信号
文章目录:
- 1、企业账务处理流程图及基本流程
- 2、建筑会计账务处理流程图
- 3、账务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 4、会计做账流程图
企业账务处理流程图及基本流程
企业账务处理流程图
手工业务流程图
账务处理流程主要有 5 种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不同的账务处理流程其差别主要体现在登记总账的方法和依据不同,其中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最为常见,这里手工系统的业务流程图以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为依据。账务处理手工业务流程图如图所示:
手工处理业务流程分析
(1 )日常经济业务发生时,业务人员将原始凭证提交给财会部门。由凭证录入人员在企业基础会计信息的支持下,直接根据原始单据编制凭证,并保存在凭证文件中。
(2 )对凭证文件中的凭证进行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则对记账凭证作审核标记,否则,将审核未通过的凭证提交给录入人员。
(3 )登记日记账,出纳人员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 )登记各种明细账,一般单位根据业务量的大小设置各个会计岗位,即分别由多个财会人员登记多本明细账,如一个会计专门登记应收账款明细账;一个会计专门登记材料明细账 等。
(5 )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总账会计根据记账凭证定期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6 )月末处理,由于总账、日记账、明细账分别由多个财会人员登记,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每月月末,财会人员要进行对账,将日记账与总账核对,明细账与总账核对,做到账账相符。此外,财会人员月末还要进行结账,即计算会计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结束账簿记录。
(7 )跟据企业银行账和银行对账单中的银行业务进行自动对账,并生成余额调节表。
(8 )查询与生成报表,根据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编制管理者所需的会计报表和内部分析表。
2.3 计算机处理业务流程图。如图示:
计算机处理业务流程分析
(1 ) 首先,在系统启用时由凭证录入人员将本单位的基础会计信息(如企业基本信息档案、科目编码和名称、期初余额、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财务人员档案、仓库档案等)通过初始模块送入计算机,并保存在企业基础信息文件中。 与手工处理流程相比,新增了初始设置模块,该模块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比如科目表的编码设置,直接关系到记账凭证的录入、存储、查询效率;科目余额表金额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计算机与手工账的接口问题;往来单位信息表和余额表直接关系到对往来单位辅助信息的核算和管理。
(2 )新增了录入员岗位,负责录入记账凭证,虽然增加了工作量,确是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整个账务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3 )新增了临时凭证文件,用于保存当期审核后的临时凭证。相对于历史凭证文件而言,其主要作用是便于集中审核当期的记账凭证,不用查询前期已经审核结账的凭证,节省了系统查询时间。
(4 ) 记账与手工处理不同,即记账人员发指令,计算机自动将凭证文件中已审核凭证进行记账,分别更新汇总文件、已记账文件、企业银行账等,并将凭证文件中已记账的凭证删除。结账,即会计期末结账人员发指令,计算机自动根据凭证模板生成机制凭证,保存在凭证文件中,共记账使用;当所有凭证都记账后,计算机自动计算出本月合计、本年累计数据。
合伙企业的账务处理
一、合伙企业的初始投资
(一)合伙企业的初始投资
初始投资三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
1、投资净额法:处理合伙人初始投资时,每一位合伙人的资本账户均按其投入合伙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2、红利法:投入资本的合计数等于每一位合伙人投入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合计数,但每一位合伙人资本账户的'入账金额并不等于其投入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3、商誉法:合伙企业账上不仅需要记录可辨认的净资产,而且还需要记录商誉。
(二)合伙企业的增资与减资
合伙协议中应规定经营过程中关于增资和减资的处理条款:
增资时:借:库存现金
贷:合伙人资本
减资时:做相反分录
(三)合伙人提款
合伙企业是以利润形式支付合伙人报酬,合伙人通常可按周或月从企业利润中提取适当金额,具体会计分录:
借:合伙人提款
贷:库存现金
会计期间结束时,将“合伙人提款”账户结转到“合伙人资本”账户。此过渡账户的意义在于便于企业财务人员了解各合伙人在一定期间内的提款情况。
(四)合伙人借贷
1、合伙人向企业借款:
借:应收合伙人借款—XX
贷:银行存款:
2、合伙人贷款给企业:
借:库存现金
贷:应付合伙人贷款—XX
(五)合伙人资本变动
合伙企业的主要财务报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合伙人资本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其中合伙人资本变动表为合伙企业特有。
合伙人资本变动表:反映企业利润分配前后资本变动情况,比较期初资本余额与投入资本净额,便于合伙人制定投资或减资政策。
合伙人资本变动表
(1)借:本年利润
贷:合伙人资本—王某
合伙人资本—李某
(2)借:合伙人资本—王某
合伙人资本— 李某
贷:合伙人提款—王某
合伙人提款—李某
(六)合伙企业损益及其分配
1、合伙人的工资津贴、利息津贴为合伙企业损益分配项目,而不是企业费用。
2、合伙企业利润分配、亏损分担原则:
(1)有协议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2)没协议约定的,由合伙人协商决定;
(3)协商不成的,按实缴出资比例分配、分担;
(4)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配、分担;
3、加权平均资本余额比例分配法
加权平均资本余额比例分配法
计算公式:
金额月份投资额=实际投资额*该投资额的流通月数
年加权平均资本余额=金额月份投资额/12
二、合伙权益的变动
(一)转让合伙权
当某一合伙人将其合伙权转让给第三者时,被转让人取得转让人在合伙企业中享有的权利,包括对未来净利润的分配权、清算时对合伙企业资产的要求权等。
会计账务处理:
借:合伙人资本——转让人
贷:合伙人资本——被转让人
(二)新合伙人入伙
新合伙人入伙形式:
1、第三者直接向现任合伙人购买权益入伙;
2、第三者直接向合伙企业投资入伙。
根据原合伙企业资产是否应重估,产生商誉法(重估)、红利法(不重估)两种会计处理方法。
直接向合伙企业投资入伙
1、取得资本权益的账面价值=投入资产价值
2、取得资本权益的账面价值投入资产价值
3、取得资本权益的账面价值投入资产价值
重点提示:
1、新合伙人得到资本权益的账面价值投资金额时,新合伙企业的总价值以新合伙人的投资来确定
2、新合伙人得到资本权益的账面价值投资金额时,新合伙企业的总价值以原合伙企业的资本额来确定,
(三)合伙人退伙与去世
1、超额付款给退伙人
原因:(1)某些合伙企业资产价值被低估,或未能在账面上反映;
(2)退伙人具有特殊才能和声望,为企业赢得较好信誉;
(3)其他合伙人急于让某退伙人离开企业。
2、付款额低于资本余额
原因:(1)某些合伙企业资产价值被高估;
(2)退伙人急于推出企业而情愿付出一定的代价。
3、合伙人去世
三、合伙企业解散与清算
(一)清算程序
1、一般合伙清算涉及将非现金资产转换为现金、确认损益及清算期间的清算费用、清偿债务、最后按合伙人资本账户余额将现金分配给各合伙人四项工作。
2、上述清算过程的三个假设:
(1)合伙企业具有偿债能力;
(2)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净资产均具有权益,即无合伙人贷款余额;
(3)已将所有资产转换为现金,可直接将现金分配给合伙人。
3、清算过程中的会计处理:
(1)简单合伙企业清算
(2)合伙人资本余额为借方余额
1、清算过程中,当合伙人资本账户成为借方余额时,表明该合伙人对资本账户为贷方余额的合伙人欠有一笔负债,他们应拿出个人财产偿还对合伙企业的负债;若无个人资产,损失将按相应损益比例分配给其他合伙人。
2、当合伙人资本账户为借方余额的合伙人对合伙企业有一笔贷款时,该贷款应与资本账户的借方余额相抵消,直至该资本账户的借方余额为0。
(二)安全清偿
1、基本思路:企业清算过程中,当所有债务清偿以后,所有非现金资产全部变现之前,将企业已有的一些现金在确保不至于超额的前提下,安全地分配给各合伙人。
2、前提假设:
(1)所有合伙人本身无偿债能力;
(2)所有非现金资产均有可能损失;
(3)分配之后德资金足够支付剩余清算费用、未记录负债及一般或有事项。
3、安全清偿表的编制
(三)现金分配计划
1、基本思路:在现金逐次分配的过程中,根据各合伙人可负担资产变现损失能力的强弱为序,安排现金分配顺序,即负担损失能力强的合伙人先于弱的合伙人分配现金。
2、基本程序:
(1)计算各合伙人可负担资产变现损失的能力;
(2)编制抵消计划;
(3)重复上述两步骤,直至各合伙人的资本都抵消完全。
小企业会计账务处理基本流程
从凭证-汇总-登记明细账-登记总账-编制各种报表等。对于新手会计来说首先要了解的财务流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首先就是根据原始凭证(就是各种发票)编制记账凭证,需要注意的是编制记账凭证时一定要有财务(经理)有签字权的人签字。
2、根据有收付科目的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出纳应该掌握的)
以银行存款日记账为例:
日期栏:指记账凭证的日期。
凭证栏:指登记入账的收付款凭证的种类和编号。
对方科目:指银行存款收入的来源科目或支出的的用途科目。如开出支票一张支付购料款 其支出的用途科目(即对方科目)为“材料采购”科目,这样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摘要栏:简要说明登记入账的经济业务的内容。文字要简练,但能概括说明问题。
现金支票号数和转账支票号数栏:如果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以支票付款结算的,应在这两栏内填写的支票号数,以使与开户银行对账。
收入、支出栏:指银行存款实际收付的金额。每日终了,应分别计算银行存款收入和支出的合计数,结算出余额,做到日清;月终应计算出银行存款全月收入、支出的合计数,做到月结。
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
要求会计人员每发生一笔业务就要登记入明细分类账。月末还要注意提取折旧,待摊费用的摊销等,若是新的企业开办费在第一个月全部转入费用 .计提折旧的分录是;借 管理费用或是制造费用 贷 累计折旧,这个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和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月末还要提取税金及附加,有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
不同类型经济业务的明细分类账,可根据管理需要,依据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逐日逐笔或定期汇总登记。
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等明细账应逐日逐笔登记;库存商品、原材料、产成品收发明细账以及收入、费用明细账可以逐笔登记,也可定期汇总登记。
4、根据记账凭证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
总账中的数额就是将科目汇总表的数额抄过去的。一定要试算平衡再登记总账。
月末编制科目汇总表之前,还要编制转账凭证。
将损益类科目的总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结转收入借 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贷 本年利润。结转成本、费用、税金,借 本年利润 贷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等)。转入后如果差额在借方则为亏损不需要交所得税,如果在贷方则说明盈利需交所得税。缴纳所得税时的分录,借 所得税 贷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同时借 本年利润 贷 所得税费。将收入收益、成本费用结转至本年利润,结转后损益类科目余额为0。
年末本年利润结转 将本年利润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结转后本年利润余额为0。
提取盈余公积 如果有未弥补的亏损,则本年实现的净利润应先补亏,后提盈余公积;如果没有未弥补亏损,则以本年实现的净利润为基数提取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应在当年年底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按股东大会决议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1.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公司应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计提的法定盈余公积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2.公司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按照自行规定的比例提取任意盈余公积,也可以不提。
分配股利
根据股东大会的决议进行分配股利的账务处理。
利润分配内部明细科目结转
将其他明细科目的月结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结转后其他明细科目无余额。
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量每隔五天,十天,十五天,或是一个月编制一次科目汇总表。如果业务相当大。也可以一天一编的。然后月末或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6、期末,根据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最后根据总账的资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投资等)负债(应付票据,应附账款等)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料,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科目的期末余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或科目汇总表的损益类科目(包括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投资收益,主营业务附加等)的本月发生额编制利润表。
利润分配表只需要在年末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只是根据税务部门的要求而进行编制,不同地区不同省要求不同。
建筑会计账务处理流程图
首先,建筑业行业分类较多,每个类型运作模式都不同,如下图:
“完全不慌”,建筑业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详解,财务速收
其次,建筑业运营流程繁杂,涉及会计核算方面较多,抓不住整体的处理思路。而且多数人对这些项目比较陌生。
“完全不慌”,建筑业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详解,财务速收
以下小编为您奉上一份建筑业账务处理流程图:
“完全不慌”,建筑业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详解,财务速收
接下来,小编继续和大家分享建筑施工业的日常费用和施工成本计提的账务处理
(1)A供应商劳务合同价:900万元,人工费月结算450万元,预提计入成本。当月实际支付360万 元,银行存款支付。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人工费 450万
贷:应付账款-人工费-A供应商 450万
借:应付账款-人工费-A供应商360万
贷:银行存款 360万
(2)器材处转入木方子(4属于周转材料)200万元,挂外欠;当月全部出库,当期摊销额按产值完 成比例进行摊销计入成本。
借:周转材料-木方子-在库 200万
贷:应付账款-器材处200万
借:周转材料-在用 200万
贷:周转材料-木方子-在库 200万
“完全不慌”,建筑业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详解,财务速收
“完全不慌”,建筑业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详解,财务速收
假设税金附加为1.8万,那么该项目本期的利润=毛利-税金=85.2万,还要接着做分录:
确认毛利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782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87
贷:主营业务收入 869
结转收入时:
借:主营业务收入 869
贷:本年利润 869
账务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手工账务处理流程图 不同的账务处理流程其差别主要体现在登记总账的方法和依据不同,其中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最为常见,这里手工系统的账务流程图以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为依据。账务处理手工业务流程图如图所示:
手工处理业务流程分析
(1 )日常经济业务发生时,业务人员将原始凭证提交给财会部门。由凭证录入人员在企业基础会计信息的支持下,直接根据原始单据编制凭证,并保存在凭证文件中。
(2 )对凭证文件中的凭证进行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则对记账凭证作审核标记,否则,将审核未通过的凭证提交给录入人员。
(3 )登记日记账,出纳人员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 )登记各种明细账,一般单位根据业务量的大小设置各个会计岗位,即分别由多个财会人员登记多本明细账,如一个会计专门登记应收账款明细账;一个会计专门登记材料明细账 等。
(5 )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总账会计根据记账凭证定期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6 )月末处理,由于总账、日记账、明细账分别由多个财会人员登记,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每月月末,财会人员要进行对账,将日记账与总账核对,明细账与总账核对,做到账账相符。此外,财会人员月末还要进行结账,即计算会计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结束账簿记录。
(7 )跟据企业银行账和银行对账单中的银行业务进行自动对账,并生成余额调节表。
(8 )查询与生成报表,根据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编制管理者所需的会计报表和内部分析表。
会计做账流程图
会计做账根据原始凭证做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记明细账,接着汇总,然后根据汇总表记总账,最后依据总账进行报表。一个月的业务就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去报税,纳税。
具体流程详细情况如下:
步骤一、给原始凭证分类
首先,拿来原始凭证后,要检查是否合乎入账手续。
一张完整的原始凭证需要签上经办人、证明人、单位负责人。最初拿到单据的人就是经手人,要先签字,然后拿到财务部门鉴定这张票据是否正规,如果是发票,要检查是否有税务监制章,然后看以下四点:
1、付款单位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位、金额等要素是否完备;
2、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与剪口处是否相符;
3、是否有开发票单位的签章;
4、是否有相关人员的签名。
开发票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些,金额前要加人民币符号“¥”封住。
注意:如果一次报销的票据太多,比如飞机、车、船票,购买机票、车票的延伸服务费和手续费,邮电手续费,定额餐饮发票,过路过桥费,停车、洗车费等小型零散的发票,必须使用粘贴单。会计要复核经手人填报的金额是否正确、票据是否合格,不许用白条子入账。白条子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你购货或消费的时候,收到的原始凭证是一些收据之类的,不是税务部门监制的,也就是没有税务监制章,我们常说不是正规发票,在本企业可以入账算费用,但是税务部门不承认,他不允许你当作支出抵扣,计提所得税的时候都要调整出去。
这些票据在财务这里检查合格了,还要拿到同意这项支出的部门经理签字,然后总经理签字,最后再拿到财务部做账务处理。企业自己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也不尽相同,但正常的手续应该是这样的。
会计拿来这些原始凭证后,按时间顺序排好,再按会计要素分类,就是分析出属于哪类的经济业务,然后确定会计科目,找准借贷方,就可以做记账凭证了。
步骤二、编制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的分类,我们就可以做凭证了,凭证也叫传票。
拿到一张1000元的借条,根据它做记账凭证。先写日期,再写摘要,写上科目,写上金额,附凭证有几张原始凭证,就填几张。
记账凭证编写完毕,还要进行审核,因为都是自己做的,一不留神可能就出错。
步骤三、登记账簿:凭证审核无误后,就应该登记账簿了。
先给凭证按时间顺序编号,再根据记账凭证上的科目,逐笔登记到对应的账簿上。
账簿中只有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要做到日清月结,现金账的余额要和库存也就是保险柜中的现金数目核对,银行账的余额要和银行对账单定期核对,其他的明细账是每个月结一次就行了。
记账时和做凭证一样,字体要工整,要让别人也能认出来,数字金额要斜着写,写在格的二分之一处,一是好看,二是为了改错留有余地。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有专门的练习本,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了。
记账凭证做完了,记账就是抄账,把凭证上的内容抄到账簿上就完事了,很简单。
步骤四、汇总:
就是把记账凭证的科目和金额汇集到一起,我一般看积累的凭证有到看看够两三公分厚了,就进行一次汇总。
汇总的顺序是:按凭证上的编号排好顺序,然后根据凭证上的科目做丁字账一个科目一个科目的抄写,最后合计,看借方总合计数是否等于贷方总合计数,相等了,说明平了,然后把数据抄写在记账凭证汇总表上。要是不相等说明你做错了。汇总不平,不是抄写错了,就是数字打错了,或者借贷方写反了,一查就出来了,所以做会计的一定要细心,会省很多麻烦。
步骤五、登记总账:
根据试算平衡的记账凭证汇总表,登记总账。登记总账和明细账有点不同,在明细账上,借方、贷方各自记一行,而总账是借贷方在一行上。还有,明细账是按照凭证记的,总账是按着汇总登记的。如果业务量小,一个月汇总一次,登记一次总账就可以,这些都看具体的情况。
顺便说一下总账和明细账的关系。它们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总账,就是记各个明细账总数的,明细账,是总账的细分类。总账记的是会计的一级科目,而明细账除了一级科目,还有二级科目,比如固定资产一级科目,固定资产的项目就是它的二级科目。还有费用帐、低值易耗品账、应交税金账等等。
到了月末,各个明细账的余额必须等于相对应的总账余额,如果不等,那多半是明细账记错了或记落了。造成的差错可能是记错借贷方了,或者记错科目了,或者数字写错了,随着经验的积累,发现错误,很快就能找到,这一点也能衡量出会计对业务的熟练程度,都说会计有经验,也指的是这个,就像有经验的老大夫,看一眼病人,大概就知道哪儿不对劲。
步骤六、对账、结账:
记完总账就该对账和结账了,只要凭证是正确的,登记完的账也应该是正确的,现在用财务软件的,这个可以保证,但是手工记账,就不保了,因此要经常对账,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结账就是结算出把一段时间内本期的发生额合计和余额,然后将余额结转下期或者转入新账。
步骤七、编制会计报表:
记完总账后,试算平衡了,就可以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了。
【拓展】
会计做账技巧
【一】会计做账技巧
除现金账、银行存款账、总账外,至少要一本三栏式账(登录往来等科目)、费用账(即多栏账,十七或十三栏都可以),如固定资产多,还应有专用的固定资产账本,如果是制造企业,还应有生产成本账。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所有实行独立核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粉单位和其他组织都必须设置以下法定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
1、总账。也称总分类账,是根据会计科目(也称总账科目)开设的账簿,用于分类登记单位的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提供资产、负债、资本、费用、成本、收入和成果等总括核算的资料。总账一般有订本账和活页账两种。各单位可以根据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财务处理程序的需要设置总账。
2、明细账。也称明细分类账,是根据总账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设置的,用于分类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事项,提供有关明细核算资料。明细账是会计资料形成的基础环节。香用明细账,可以对经济业务信息或数据作进一步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也能为了解会计资料的形成提供具体情况和有关线索。
3、日记账。是一种特殊的明细账,包括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日记账是各单位加强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的重要账簿。
4、其他辅助账簿。也称备查账簿,是为备忘备查而设置的。在实际会计实务中,主要包括各种租借设备、物资的辅助登记或有关应收,应付款项的备查簿等。
(一)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设置总账、明细账、日记账以及其他辅助性账簿,其中总账、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式。
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无建账能力的个体工商业户,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或者经主管国家税务机关认可的财会人员代为建账和办理账务;聘请注册会计师或者经主管国家税务机关认可的财会人员有实际困难的,经县(市)以上国家税务局批准,可以按照国家税务机关的规定,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等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十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
(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采用电子计算机记账的,对于会计制度健全,能够通过电子计算机正确、完整计算其收入、所得的,其电子计算机储存和输出的会计记录,可视同会计账簿,但应按期打印成书面记录并完整保存;对于会计制度不健全,不能通过电子计算机正确、完整反映其收入、所得的,应当建立总账和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其他账簿。
(三)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十五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备案。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采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使用前将其记账软件、程序和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备案。
查账征收的企业,科目设置当然要符合会计制度,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总账——报表,一样都不能少。在符合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也要考虑企业的管理角度,既要让使用者方便查询相关信息,又要简捷明了。
收入的'确认,应当符合会计有关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是企业与客户核对OK后,同时开具销售发票。
用现金收付,从原则上讲应当符合国家对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对于有发票的买卖,尽量透过银行收付。
【二】会计做账的9个误区
一、把借贷相等当成填制会计凭证的唯一目的
填制会计凭证借贷肯定要相等,但是不能把借贷相等当做是唯一目的。实务中更多的需要思考借贷相等之外的其他事项。以下罗列做账需要考虑的事情。
A:审查票据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
B:会计凭证各项要素是否填写齐备、准确;
C:报销是否符合公司内控制度和流程规定。报销程序是否合理,签字是否完备、审批权限是否适当;
D:审查票据要素(时间、地点、金额、票据号)与业务内容是否相符;
E:各项支出是否有预算,有预算的是否符合预算规定。超预算的是否有处理方案;
D:摘要填制是否便于日后查账和查询,数据是否便于日后提取和加工;
F:特殊事项是否按照制度,或者相关领导批准;
G:风险防范意识,填制凭证时一定要有税务风险、法律风险意识;
H:费用报销时就要有预算控制的意识。招待费、广告费等还要时刻关注是否超所得税扣除限额;
I:其他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管理会计的要求。
二、没有发票不会做账
由于我国税收管理过分依赖“以票控税”,给会计人造成会计做账必须要见到发票才能做账。没有发票不能入账。和没有发票入账了也不能税前扣除的误区。
没有发票当然可以入账,至于是否可以税前扣除那是税法的事情。实务中不少人把会计和税法搞混淆了。甚至出现见票做账,无票不入账,没有发票不会做账的状况。会计和税法的相关规定中都没有发票是唯一合法有效凭证的规定。会计人员不必把合法有效凭证等同于发票,同时当遇到税局人员只认可发票是唯一合法有效凭证时,需要据理力争。那么还有一些不需要发票也可以税前扣除的。如下:
A:工资薪金,奖金;
B:社保费用、工会经费;
C:职工福利费;
D:银行借款利息支出;
E:鉄路部门票据(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铁路运输和邮政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发票及税控》使用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76号)文件第一条第(二)款规定,中国铁路总公司及其所属运输企业(含分支机构)可暂延用其自行印制的铁路票据);
F:资产减值损失;
G:违约金支出;
H:罚款支出;
I;定资产计提折旧;
J:准备金(符合税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金);
K:给境外企业的劳务费用(涉及的劳务行为全部发生在境外,则不需要在中国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因此不需要正式发票。企业凭借境外企业开具的账单、外汇管理局提供的支付外汇证明、合同等可税前扣除。);
L:其他符合规定的不需要发票的情形。
三、收据不能入账,也不能税前扣除
3。1实务中经常有人问,收据能不能报销?有人说收据肯定不能报销。其理由是收据不能税前扣除。这个问题就是典型的混淆了会计入账和税法税前扣除。符合会计准则入账要求就可以入账,至于能否税前扣除那是税法的事情。如果收入入账了,但税法不能税前扣除。那就直接在税法层面做调整呗。试想企业人员开展业务活动,如果因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取得发票。那么就因为不能税前扣除就不让报销?意思是自己承担这个费用?有人可能说这样一般都内帐。对于两套账这种违规操作实在不想多说,且做且珍惜吧。
3。2解决了收据入账的问题,那么收据可以入账,但是能否税前扣除?很多人想当然的说“以票控税”肯定不让扣除。如果企业会计做账都是“以票控税”这种顽固的思维的话,可能帐真的没法做。下面看看日常哪些收据可以税前扣除吧。(见财综[2010]1号《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A:由政府各部门开具收费票据;
B:由各事业部门开具收费票据;
C:捐赠收据;
D:工会经费收据;
E:法院的诉讼费执行费收款收据;
F:军队收据;
G:其他符合规定的可以税前扣除的收据。
四、白条不能入账,也不能税前扣除
关于白条能否入账的问题,还是和本文第三点收据入账观点一样。入账和税前扣除是会计和税法的两个事情。白条可以入账,但是能否扣除就要看税法的相关规定了。其实关于白条企业应该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符合会计准则入账要求就可以入账,如果此项支出并不符合税法税前扣除要求。也是如实调整就可以了。此时就是把会计和税法区别对待。
现将日常可能存在的白条可以税前扣除简单罗列如下。以下最终能否税前扣除,必须经过和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沟通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辅助证明发生的费用属于税法认可的合理,真实的合法有效凭证。比如发生的经济事项的支出,是否有法院判决书或调解书、仲裁机构的裁定书。比如支付的经济活动的赔偿款不属于价外费用的部分,是否有双方签订的提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协议、双方签订的赔偿协议等书面文件。
A:独生子女补助、高温补贴,取暖费补贴;
B:离职补贴;
C:赔偿;
D: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罚款。
E:付给个人的各种补偿、赔偿费用。(拆迁赔偿、青苗补偿费;但需有相应的赔偿协议等证明文件。);
F:恤金、救济金等福利补助;
G:丧葬费;
H:其他符合税法规定的可以税前扣除的合法有效凭证。
以上构成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
五、会计凭证都要有原始凭证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五十一条第三款第四款规定,除结帐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所以除结账和更正错误记账凭证可以不需要有原始凭证外,其他都需要有原始凭证。
六、凭证摘要不重要
在会计凭证填制中,我们认为会计科目用对了,金额没错。其他的事情事情就无所谓了。至于凭证摘要不太关心,甚至认为可以忽略不计。首先凭证设置这个摘要肯定是有用的,只是实务中你可能没有用好。要把凭证摘要写好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我们需要从两个方向去把握。一是摘要写得太简单。比如业务人员报销差旅费,摘要直接写“差旅费”。比如日常报销费用,直接写“报销”。这么写都过于简单。写了和没写是一样的。基本的要素,时间,人物都没有涵盖进去。无法为日后查账,更不利于分析取数。二是写的太细,写的太细那就不叫摘要了,那就详细记录。同时在当前的会计环境下,企业存在一些“你懂的”事项支出。如果写的太细问题也挺严重。此处就不详细说了,你懂的。所以凭证摘要书写要做到简练而不简单,全面而不繁琐。最好的就是精准又准确。
七、把税法当成做账准则
实务中很多会计做账都是按照税法来,让会计准则陷于尴尬的境地。探究原因很多。一是会计自我把做账定位为报税的目的,做账的终极目的就是报税。或者说老板把会计业定位为一个报税的,老板不关心你什么报表。老板只关心银子多少。怎么少缴税。由此导致会计做账就是为了报税服务。所以怎么样符合税法就怎么操作。此种现象在小企业比较严重。甚至有会计人员希望会计和税法完全统一起来。二是会计人员混淆了了会计和税法的规定。对于一些税法和会计的规定未区别对待。比如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财税[2014]75号),“对所有行业企业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很多人就此认为固定资产在会计上的入账条件,改为5000元以上会计上计入固定资产,5000元以下就计入费用。或者会计人员认识到了这个是税法的规定,但是认为如此操作调整太麻烦了,为何不按税法来呢?这样汇算清缴简单易行。对于实务中按照税法来做账的争议很多,在理论层面和实务层面各自都有其道理。但是我们会计人员至少要知道做会计有个准则在那,知道按照会计准则应该怎么操作。也知道会计和税法之间存在差异。而不是把税法规定当成做账的准则,自己还不知道,且把会计税法混为一谈自己浑然不觉。会计人员不能自己把自己画地为牢,把自己限定为报税会计。更多的思考未来会计信息化,数据化。以及管理会计的职能。虽然眼前的会计职场和客观环境是如此,但是套用一句俗话,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八、会计做账不需要考虑税法
第七点是说不能把税法规定当成会计准则。强调的是会计准则和税法要区分清楚。那么是否意味着做账完全就是按照会计来,一点都不需要考虑税法呢?如果你这么想又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理论上说会计和税法是桥归桥路归路的关系。两者目的不同,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统一起来。差异的存在正是其目的不一导致的。可是实务中以及“会计环境”的影响,现实条件中没有条件会计做一套帐,税法做一套帐,然后井水不犯河水。在目前的征管条件下税法更多的是认可会计在真实,合理的处理基础上,对会计的账务进行性调整。由此税法会出于征管的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会在会计处理上做出一些规定。所以我们做账不得不考虑税法上的事情。比如笔者曾就汇总了一文《税法要求分别核算的情形》,其中文中就要求会计的分别核算否则在税法上不能享受某种优惠和政策。比如关于股权、资产划转,就对会计处理做出了专门规定。如果会计处理不正确将可以导致不能按政策操作。还有最近出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其政策中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未分别核算,划分不清的不得加计扣除,其中还对企业设置辅助账有要求。还有其他的税法对会计处理做的规定,至于财税界对此税法干涉会计的规定褒贬不一。作为实务一线的会计人员还是老实按规定走吧。
九、根据单据种类做账
实务中会计做账很多是根据发票或单据的类型来做账,最经常看到的是见到餐饮费发票就计入业务招待费。会计做账时应该按业务的性质来确定成本费用的归集科目,而不是根据单据的种类来确定会计科目。如餐饮票根据业务性质可以入业务招待费,可以计入“职工福利费”,可以计入“差旅费”可以计入“会议费”,可以计入“职工教育经费”。
账务处理流程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啦,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流程图、账务处理流程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