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如何入库账务处理(农产品怎么入账)
本篇账务处理的文章要给大家谈谈农产品如何入库账务处理,以及农产品怎么入账对应的会计知识点,希望对会计朋友学习有所帮助。

扫码 免费领取 51个行业会计分录大礼包!
复制微信号
文章目录:
- 1、农产品种植与销售的账务怎么处理?需要设置哪些会计科目?
- 2、农产品账务处理怎么做
- 3、投入产出法时农产品购进专票怎样入账
- 4、我公司专营农产品加工出口,现收购一批农产品,已经入库,根据农产品入库单怎样做分录。
- 5、农副产品如何做会计分录
农产品种植与销售的账务怎么处理?需要设置哪些会计科目?
一、农产品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其种植需要设置“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农产品”科目核算。其销售与一般销售相似,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处理。
二、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
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包括在收获前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二)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育毕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三)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的成本,包括出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扩展资料
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应按收获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应按郁闭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自行繁殖的育肥畜,应按出售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应按出售或入库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消耗性生物资产
农产品账务处理怎么做
农产品账务处理,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等,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农产品收购抵扣,与其他采购中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同,农产品收购发票不写税额与不含税价款,农产品因是免税的,所以其收购价款中本身是不含税的,税法规定按9%抵扣,计算时用票面金额直接乘以13%计入进项税额,余额计入采购成本。
投入产出法时农产品购进专票怎样入账
农产品投入产出法账务处理怎么做?
1、来发票全额进入农产品成本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2、通过投入产出法计算农产品进项税,进项税冲减成本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主营业务成本(可以在该科目下专门设置一个二级科目,比如这样的:主营业务成本-农产品进项税抵扣)
投入产出法怎样测算农产品单耗数量?
农产品单耗的测算方法及步骤
针对上述特点,白酒生产企业采用单户报批的方式。企业按以下原理及方法测算农产品单耗:
(一)测算原理及方法
按照投入产出法,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不含采购除农产品以外的半成品生产的货物数量)×农产品单耗数量。由于企业生产白酒品种繁多,调整频繁,且每种酒所耗用基酒中的自制基酒、外购基酒、酒精占比经常变化,同一种白酒不同批次耗用基酒中的自制基酒也存在差异。如果以当期实际销售白酒数量测定农产品单耗数量,则农产品单耗在不同期间存在很大差异。但同一企业生产同一香型和酒精度的自制基酒的农产品单耗数量趋于稳定,因此按照如下方法测算农产品单耗数量:
农产品单耗数量以自制基酒的农产品耗用数量进行测定,由于同一企业可能存在生产不同酒精度的基酒,为了简便计算统一标准,一律按生产基准度基酒(65°为基准度)的农产品耗用数量测算农产品单耗数量。 (二)测算步骤及公式 1、以2011年企业实际发生的会计记录及财务报告所反映的数据,作为农产品单耗测算的基础数据; 2、将2011年度企业会计账簿记载自制半成品不同酒精度的基酒本期入库数量,根据白酒行业标准折算为基准度基酒的数量(折算系数表详见附件一); 基准度基酒本期入库数量=∑(当期账簿记载入库自制半成品基酒数量×折算率) 3、依据会计账簿记载的农产品实际投料数量和折算为基准度基酒的入库数量,计算每吨基准度基酒耗用的各类农产品的单耗数量,即为需要测定的农产品单耗数量。 基准度基酒单位耗用农产品数量=本期生产耗用农产品数量÷本期入库基准度基酒数量 农产品单耗数量=基准度基酒单位耗用农产品数量 4、填写《白酒生产企业农产品单耗测算表》(见附件二),报税务机关核准。
我公司专营农产品加工出口,现收购一批农产品,已经入库,根据农产品入库单怎样做分录。
如果是收购的普通农户的农产品可以开具农产品抵扣凭证,作13%的进项税,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现金/银行存款。
如果不能开具农产品抵扣凭证的话,那就按照购进原价,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贷:现金/银行存款
扩展资料:
原材料的会计处理办法:
在日常核算中,有时会碰到外购的材料已运达,而发票账单等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的采购业务。这类业务收料在先,付款在后,一般短期内,发票账单等凭证即可到达。
为简化核算手续,对于月份内发生的该项业务,可暂时不予进行总分类账的处理,只将收到的材料在明细账中登记;待月末时,如发票账单等凭证仍未收到时,所有的教科书中和大部分企业的做法是:
①月末按材料的暂估价值,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一暂估应付账款”科目;
②下月初用红字编同样的记账凭证予以冲销;
③收到发票账单时,借记“原材料”、“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
④付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笔者对上述会计处理方法有不同看法。
一、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一般是先给供应商下采购订单,并在采购订单中注明材料的数量和单价(一般是含税单价),供应商按企业采购的要求送货。因此,材料按合同价格或计划价格记账,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情况,给企业虚增资产留下了可操纵的空间。
二、如果所订购的材料被领用或已制成产成品并入库或制成产成品并已销售,其对应的会计科目应是“生产成本”、“库存商品”或“主营业务成本”,这时,借记“原材料”科目就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账面记录与库存材料结存不符,会发生所谓的盘点盈亏。
如果正好发生在进行年度财产清查的月份,并草率作为盘点盈亏进行处理,就会导致今后盘点时发生相反方向的盈亏。只有在这批材料未被领用仍存放在仓库时,才适用“原材料”科目。
三、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的企业,如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估价入账的原材料也参与了加权平均单价的计算,从而导致发出材料成本计算错误,进一步影响产品成本的计算,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连锁反应。
四、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存货核算的企业,应当在月份终了时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据以分配当月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月末暂估入账的原材料,其本身的材料成本差异在暂估当月并未体现出来,但却参与了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计算。
待以后月份该批材料结算的发票账单到达,其材料成本差异才登记入账,并参加下月份耗用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在这种情况下,在材料暂估入账的当月及以后月份,实际发出材料成本的反映就会失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材料
农副产品如何做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收到来料加工装配业务的原料、零件等,应当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
二、本科目可按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等进行明细核算。
扩展资料:
原材料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二)自制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生产成本”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三)生产经营领用材料,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出售材料结转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发出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本科目。
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发出材料还应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认定法计算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材料
通过上述对农产品如何入库账务处理和农产品怎么入账的解读,相信作为会计的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账务处理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