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扫码 免费领取 51个行业会计分录大礼包!
复制微信号
公司免抵退账务处理
免抵退是出口加工区、区外生产企业采用“免、抵、退”税办法,其会计处理主要涉及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及出口退税等几个方面。
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
对于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以及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企业应当依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企业应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进行会计处理,具体操作如下:
(一)海关完税凭证
企业购入的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进口原材料、机械、设备等货物,海关一律征收增值税,企业通过银行缴纳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取得海关完税凭证后,应将海关完税凭证所列的增值税额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借方。
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二)增值税专用发票
企业购入货物、接受应税劳务直接用于生产应税产品,对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其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可直接计入所购货物的成本,企业收到销售方开具的增值税红字专用发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处理:
1、发生销货退回的,应将该笔红字专用发票所注明的增值税额从当期进项税额中扣减。
2、发生销售折让的,视同购销业务处理,如果购买方已将折让部分作为进项税金抵扣的,应将折让部分已纳增值税款从当期进项税额中扣除;如果购买方未将折让部分作为进项税金处理的,应将其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3、出口货物发生退运的,应将红字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科目。
免、抵、退会计处理方法
(一)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企业应根据计算结果按规定程序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该缴退税手续,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不要求企业编制专门的会计分录。
(二)免、抵、退账务处理方法
免抵退税账务处理包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出口退税”专栏的核算和“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贷方科目的核算。
1、“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出口退税”专栏的核算
企业收到的出口退税款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因购进出口货物而申请退还的增值税款;二是外贸企业因销售出口货物而申请退还的消费税款,由于出口货物退(免)关税的基本原理是:出口免税并退税,对出口货物只有按免税并计算退税的方法处理,才能正确反映出口货物的销售毛利和实际成本,外贸企业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科目;生产企业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补贴款”科目或“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2、“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贷方科目的核算
外贸企业从税务机关购得《生产企业自营出口货物报关单》和《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消费税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后,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出当月允许抵扣的消费税和未纳税的消费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科目。
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外贸企业购进出口货物后,因以下原因而发生进项税额转出的,应及时进行会计处理:
(一)外贸企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