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账务处理(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今天给各位分享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进行解释,如果未能解决您的账务处理问题,可在评论区留言!

微信号:yyrjlls
扫码 免费领取 51个行业会计分录大礼包!
复制微信号

文章目录:

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方式有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1)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应当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

(2)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3)企业将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应当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如果资产处置后还有使用价值,则计入“资产处置损益”科目,反之,则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例如,固定资产的毁损报废后,不再有使用价值,则“营业外支出”科目。若用固定资产抵债、投资、捐赠等,这些经营行为是为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了换取对价,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则应入“资产处置损益”科目。

固定资产处置增值税怎么交

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处置固定资产,是按3%的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

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处置进项税额抵扣过的固定资产,是按13%的税率确定销项税额。

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处置进项税额没有抵扣过的固定资产,是按3%的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账务处理怎么做?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账务处理方式如下:

第一,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固定资产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第二,发生的清理费用.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以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第三,出售收入和残料等的处理.企业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应冲减清理支出.按实际收到的出售价款以及残料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第四,保险赔偿的处理.企业计算或收到的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应冲减清理支出,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固定资产净残值是指固定资产使用期满后,残余的价值减去应支付的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后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净残值属于固定资产的不转移价值,不应计入成本、费用中去,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采取预估的方法,从固定资产原值中扣除,到固定资产报废时直接回收.固定资产净残值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一般在3%~5%之间。

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怎么做

当企业通过外购、自制等方式取得固定资产时,需要在会计处理上做固定资产的确认,账务处理一般为: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的整套账务处理程序

固定资产的整套账务处理程序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应该包括买价,相关税费以及为了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专业人员的服务费等,但是员工培训费不包括在里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固定资产的整套账务处理程序,欢迎阅读。

一、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的确定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应该包括买价,相关税费以及为了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专业人员的服务费等,但是员工培训费不包括在里面。这里,我们重点提一下增值税的问题,在2009年1月1号以前属于生产型增值税,而我们现在属于消费型增值税,所以我们购入的属于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可以进行抵扣,领用的原材料也就不用再做进项税额转出,领用的自产产品也就不用再确认销项税额,但是对外销售的时候仍然要确认销项税额,如果销售的是09年1月1号之前的固定资产,那我们用简易办法处理,不做销项处理。

如果我们以一笔款项购入了多种固定资产,那么我们需要按照公允价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分别确认各固定资产的成本;如果这些固定资产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或者折旧年限,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为公司提供经济利益,则应该分别确认为固定资产,分别计提折旧;如果是分期购买固定资产的,我们要按照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确认为固定资产,然后将实际支付的价款与其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注意这个未确认融资费用属于长期应付款的备抵项目,然后在以后各期进行分摊,计入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或者财务费用,注意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与列报金额是不一致的,这个列报金额实际上就是下一期的账面价值;

如果是自己建造固定资产的,我们要看这个固定资产属于动产还是不动产,因为如果属于不动产,我们领用自购的原材料或者是自产的产品,我们要分别做进项税额转出和销项税额确定的处理,在建造过程中如果发生了工程物资的盘盈盘亏毁损等,我们要增加所建工程的成本或者冲减其成本,但是如果这种情形发生在建造好以后,那么应该计入营业外收支,但是为在建工程而取得的政府专项补贴不计入工程成本,如果与资产相关应该计入递延收益,待资产可以使用时分期摊销计入损益;盘盈的固定资产计入以前年度的损益调整,而盘亏的固定资产计入营业外支出;

某些企业还需要计提安全生产费,计入的科目是专项储备,该科目属于所有者权益账户,企业取得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现在“在建工程”科目中归集,待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候计入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金额冲减专项储备,同时全额计提累计折旧,因此财务报表中固定资产列报金额就为零;最后我们关注一下弃置费用的处理,怎么计算预计负债。

二、计提折旧的相关问题

丫头觉得如何计算这里不是难点,关键在于学会判断何时计提折旧何时不应该计提,在这里丫头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对于已提足,处于持有待售期间或者是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但是在大修理过程中已停用的未使用的固定资产仍然需要计提折旧。另外,企业已经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我们需要按估值计提折旧,后期不再调整,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如果我们预期很有可能取得其所有权,那么我们应该按照其预计使用寿命计提折旧。

关于计提折旧的方法,我们主要要掌握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具体如何去计算丫头不在赘述了,主要讲几点大家容易忽视的,比如说双倍余额递减法,最后我们要在考虑残值的情况下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最后两年的折旧,还有分段计算折旧我们要清楚这个时间的界定,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仍然提折旧,最后我们要根据计提折旧的部门或者根据用途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

三、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主要讲的是更新改造和修理支出,关于更新改造,我们首先要将其账面价值转到在建工程中,然后在在建工程中归集发生的成本费用,同时要扣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注意这个被替换部分账面价值的计算也是需要考虑扣除已计提的折旧部分的,最后改造完成转到固定资产中;修理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不满足的,生产经营部门和行政部门的修理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专设销售机构的计入销售费用。

四、固定资产的处置

固定资产的处置主要讲的是什么时候应该终止确认为固定资产,如果固定资产不再满足其确认条件,比如打算处置,不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则应该终止确认,当我们打算出售的时候,我们要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通过固定资产清理来确认相关的清理费用和收入,最后确认净损益,如果是筹建期间的计入管理费用,如果是经营期间的计入营业外收支;持有待售我们要明确何时处于这种状态,如何确认其价值。

如果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其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则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并按照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列示,但是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时候是按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孰高来计算的,如果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则应当计提减值准备,报表项目按照可收回金额列示,注意这里不要混淆了。

;

公司固定资产怎么做账?

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如下:

一、外购固定资产

1、外购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外购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1)购入及发生安装调试成本、支付安装费时: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固定资产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3、固定资产的处置,分录如下: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发生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3)出售收入、残料等的处理

借:银行存款(原材料等)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清理固定资产净损益,当产生固定资产净损失时,借记“资产处置损益”,贷记“固定资产清理”,产生资产净收益时,应做相反分录,具体如下:

借:资产处置损益

贷: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怎么做

购进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会导致固定资产增加固定资产账务处理,资产增加计入借方核算,同时会导致货币资金减少,资产减少计入贷方核算。购进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账务处理处理是,

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关于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和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账务处理技巧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账务处理相关的文章,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