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没退税账务处理(出口退税不成功如何账务处理)
会计学习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出口退税没退税账务处理的会计知识,希望对于会计朋友学习出口退税不成功如何账务处理的过程中有帮助。

扫码 免费领取 51个行业会计分录大礼包!
复制微信号
文章目录:
出口不退税视同内销账务处理
【法律分析】:出口不退税视同内销账务处理办法:1、取消退税率的货物,即法定类征税,因为违反政策规定改为征税的,也就是惩罚性征税。2、原本是享有退税或者免税优惠的,但因满足不了退税或者免税,而改为征税的类型。货物出口不退还出口前其所负担的税款,出口退税率为零,出口退税率为零的货物视同内销,计提销项税额。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 纳税人出口货物适用退(免)税规定的,应当向海关办理出口手续,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在规定的出口退(免)税申报期内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该项出口货物的退(免)税;境内单位和个人跨境销售服务和无形资产适用退(免)税规定的,应当按期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退(免)税。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制定。出口货物办理退税后发生退货或者退关的,纳税人应当依法补缴已退的税款。
出口退税没退的怎么进行帐务处理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账务处理是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难点,目前,我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税法上,对“免、抵、退”税办法有三步处理公式:
一是,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售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当期留抵税额;
二是,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三是,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会计上,实行“免、抵、退”政策的账务处理也相应有三种处理办法。
一是,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仍应缴纳增值税,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二是,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可全部退税,免抵税额为0。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没退的怎么进行帐务处理?
首先分情况
1,不能退税的,应视同内销,出口FOB金额/(1+适用税率)*适用税率
借:主营业务收入-外销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因跨大类疑点暂时不退待主管机构核实后退税的,暂时无需会计处理
出口退税怎么做账务处理
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如下:
“免、抵、退”税政策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的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和视同自产货物及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列名生产企业出口非自产货物,免征增值税,相应的进项税额抵减增值税应纳增值税额。
“免、抵、退”即出口环节免税,采购环节已经缴纳的增值税税额(进项税额)给予退税,实际退税前,先抵减内销环节的应纳税额,所以对于执行免抵退税政策的纳税人,需要有的税额抵扣,出口环节免税了,那么能够抵扣的就是内销环节的应纳税额,所以生产型企业才会适用“免抵退”税政策,而仅出口的外贸型企业执行“免退”税办法。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理解整个出口退税分录:
企业采购原材料等:
借: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结转成本: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实际离岸价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免税原材料成本)×(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原材料成本包括出口货物所含的国内购进的免税原材料以及出口货物耗用的保税进口料件,由于免税,对应的进项税额为0,需要扣除这部分。
出口退税纳税人根据企业类型分为执行“免、抵、退”税办法的纳税人和执行“免、退”税办法的纳税人,两种出口退税政策,适用的主体,具体退税金额计算,以及账务处理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上述对出口退税没退税账务处理和出口退税不成功如何账务处理的解读,相信作为会计的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账务处理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