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权益工具账务处理案例(权益法转其他权益工具会计处理)
本篇账务处理的文章要给大家谈谈其他权益工具账务处理案例,以及权益法转其他权益工具会计处理对应的会计知识点,希望对会计朋友学习有所帮助。

扫码 免费领取 51个行业会计分录大礼包!
复制微信号
文章目录:
- 1、假设可转换债券没有转股,其他权益工具怎么处理
- 2、出售其他权益工具的账务处理中的留存收益怎么算
- 3、出售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账务处理?
- 4、如何做会计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确认相应减值损失?
- 5、其他权益工具发行方的账务处理
假设可转换债券没有转股,其他权益工具怎么处理
可转债如果不转换的会计处理,关于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内容,期满不转换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将负债部分比照一般公司债券进行相应处理,原来的所有者权益部分仍旧保留为所有者权益,将其原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如果不太了解,也别着急,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吧。
可转债如果不转换的会计处理
期满不转换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将负债部分比照一般公司债券进行相应处理,原来的所有者权益部分仍旧保留为所有者权益,将其原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可转债计息如何具体影响财务费用?
一方面,可转债部分应付利息可能具有资本化属性,应计入资产相关账户。无法资本化的利息需要通过费用化进入公司利润表,另一方面可转债的利息摊销无法资本化,需计入财务费用。歌尔转债的案例中,公司2015年度转债付息中仅有175万元进入财务费用,转债利息摊销却有1。17亿元。同仁转债利息摊销对财务费用的影响也远远超过其应计利息。
目前来看转债利息摊销对财务费用的影响才是主导。原因在于:1)如果转债利率较高,则转债利息的极大一部分被资本化;如果转债利率较低,则本身转债利息就很小。两方面看,转债利息对利润表的影响均有限。2)目前转债的票面利率普遍低于实际利率,因此转债利息调整摊销进入财务费用几乎必然。而如果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越大,则需要摊销的金额亦越大,从而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公司对转债利息摊销的处理可能有区别。南山转债2013年的利息调整约为1。69亿元,但这并未在其年报的财务费用中反映。
即使从债券的角度看,转债也是很好得融资方式。事实上,转债特殊的会计处理方式是:在转债发行阶段,就考虑部分是权益融资,增加所有者权益,相应地增加应付债券(利率调整科目),而后逐年通过摊销的方式计入财务费用。对于公司来说其实无实质影响,只是影响了利润表的读数。考虑转债票面利率偏低以及可以资本化的特性,转债利息摊销对财务费用的影响。但考虑到转债票息累进的特征以及转债对应项目完成后,无法再资本化,这样公司促转股的动力会有所增加。
投资者其实也无需过多担心转债利息摊销对利润的影响。转债融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差一个低息普通债券融资。如果没做转债,公司想增加产能也需要其他融资方式,对应的利息肯定比摊销来得大。不仅对利润表有影响,同时现金流量表也同样受到影响。而部分公司运用转债募集资金得闲置部分补充流动资金,这也是节约财务费用的一种方式。
风险提示:基本面变化超预期;监管政策超预期
案例详析可转债各阶段会计处理
可转债作为衍生工具,会计处理相对复杂,我们通过案例模拟不同阶段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假设某公司于2010年1月1日,发行面值为10亿元的可转债,该债券期限为6年,每年票面年利率依次为0。5%/0。5%/1%/1%/1。5%/1。5%,利息按年支付,到期还本;债券持有者可在2010年6月30日及之后转股,转换条件为每100元面值的债券转换10股该公司普通股。债券发行费用为0。5亿元,债券已发行完毕后扣除发行费用后的款项均已收入银行该公司。发行该债券时,二级市场期限相近同行业普通信用债市场利率为4%。
1)可转债发行:分拆负债和权益成分。
对可转债发行进行确认时,需要将其中的负债和权益成分分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权益成份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应付债券的数额为负债成份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权益成份初始确认金额为债券面值减去应付债券数额。同时,可转公司债券的发行费用应该在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之间按照各自金额进行分摊。
2)2011年可转债付息(假设尚未发生转股):利息资本化和利息调整构成财务费用。
转债付息根据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确定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或相关资产账户,根据债券面值、票面利率确定应付利息。财务费用与应付利息的差额作为利息调整进行摊销,计入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案例中计算财务费用的实际利率并不是的4%,而是需考虑费用后对应应付债券账面价值所求得的实际利率。相应的2011年1月1日付息时会计处理如下:
3)2012年可转债部分转股、付息(假设年中转股50%):同比例处理各个科目。
进行转股的会计处理时,需首先确认转债利息,之后按合同约定的条件计算转换的股份,确定股本的金额,计入股本。股本和转债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此外,还需将可转换公司债券初始核算分拆确认的其他权益工具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相应地,应付债券、其他权益工具均按照比例调整。
4)可转债终结:完成转股或到期还钱。
可转债结束可能存在以两种结局,1)完成全部转股(小部分可能是提前赎回);2)到期还钱(多数是部分)。
如果完成转股,那么剩下
出售其他权益工具的账务处理中的留存收益怎么算
企业出售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账务处理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不需计提减值准备,除了在企业持有期间作为的股利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外,其他相关的利得和损失均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应当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留存收益。 出售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账务处理: 1、出售价款与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增加或冲减留存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盈余公积(借或贷)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借或贷) 2、结转其他综合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或相反)
出售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账务处理?
借方增加,贷方减少
公允价值上升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下降
借: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出售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借:银行存款等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账面价值)
盈余公积(差额,或借方)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差额,或借方)
同时: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或相反分录。
如何做会计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确认相应减值损失?
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不计提减值损失,其公允价值的后续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除获得股利计入当期损益外,其他相关利得和损失均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后续不得转入当期损益。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后,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
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 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资产减值损失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确定资产发生的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
其他权益工具发行方的账务处理
发行方发行的金融工具归类为债务工具并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债务工具的面值,贷记“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面值)”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利息调整)”科目。在该工具存续期间,计提利息并对账面的利息调整进行调整等,按照有关金融负债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通过上述对其他权益工具账务处理案例和权益法转其他权益工具会计处理的解读,相信作为会计的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账务处理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