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损失账务处理(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账务处理)

cw.aiufida.com 小编在本篇文章中要讲解的账务处理知识是有关资产减值损失账务处理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账务处理的内容,详细请大家根据目录进行查阅。

微信号:yyrjlls
扫码 免费领取 51个行业会计分录大礼包!
复制微信号

文章目录:

公司年末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时,要做什么会计分录?

公司年末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时,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等,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应收款项)

存货跌价准备(存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等的投资)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经过对资产的测试,判断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所确认的相应损失。

《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6701资产减值损失:企业的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款等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科目。

在建工程、工程物资、生产性生物资产、商誉、抵债资产、损余物资、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设置相应的减值准备科目,比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理。

资产减值准备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计提减值准备时候,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损失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合同资产减值准备等,

计提减值的因素消失,资产价值回升时,如已计提的减值允许转回,

则借:资产减值准备,

贷:相应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企业非流动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具体包括以下资产:

(一)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二)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三)固定资产;

(四)生产性生物资产;

(五)无形资产;

(六)商誉;

(七)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

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不得转回。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存货等计提的减值,在影响减值的因素消失后,可以转回。

应收账款及资产减值损失的账务处理

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规定确定资产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所确认的资产减值金额做如下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应收账款减值准备,

应收款项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

资产减值损失怎么算

资产减值损失计算方法为:资产减值损失=资产账面价值-资产可收回金额。

一、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而造成的损失,即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资产可回收金额的差。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

二、资产减值损失账务处理

1、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2、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分录如下:

(1)借:资产减值损失。

(2)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等。

三、资产就是企业的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一般可以认为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够用货币计量,并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会计上能否确认一项资产,很重要的判断标准是看该项资源是否为本单位所拥有或控制,以划清自己资产和别人资产的界限。

资产减值损失如何记账

比如存货发生减值损失的时候,计提存货减值准备的时候账务处理是,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计提减值准备的存货对外销售的时候账务处理是,

借:应收账款等科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结转成本的账务处理是,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通过上述对资产减值损失账务处理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账务处理的解读,相信作为会计的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账务处理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